第(3/3)页 戎狄此时正是万分艰难时刻,面对匈奴、突厥、大庆的围堵,急需要一条出路。 他们的人大多数和突厥人外貌、身形、谈吐别无二致,若能挑起突厥的内部战争,那简直就是生机乍现! 到时候,何止是戎狄的机会,也是大庆的机会! 孙乾眼中精光熠熠,和几个大臣继续商议着。窗外的细雪此时已经停了,只是天空中,仍照着厚厚的灰云。 直到一个时辰之后,臣子们才心满意足的离去。 到了夜幕时分,孙乾受到一封信,是周雅生通过夏国的大庆使臣,花了十多天才到孙乾手上的。 孙乾连忙打开一看,周雅生与卢无用到达夏国后,就在一个叫昌南的地方,打响了自己名声。 昌南的一座学堂内,有老师斥责大庆的三槐街空有其名。大庆现在民不聊生,学子们粗俗野蛮,哪有什么资格说什么三怀天下? 周雅生气不过,闯进学堂与他辩驳。 虽没写怎么辩论的,其结果却是可喜的,那老师自然心服口服,收回了无礼的话。 周雅生在信中说道,卢无用真不愧是京城人人皆知的痞赖人物,一路上对他百般刁难,出言挑剔。 他一开始还能保持尊师重道的风度,后来实在忍无可忍,将卢无用大骂一顿。 本以为两人会分道扬镳,谁知卢无用拍手大声叫好,说他终是顽石开窍,有了真性情。 孙乾一怔,想起历史上的周雅生,只说他师者众多,只有一位隐士对他印象甚大。 莫不是槛外老者名声不大好,史官不想污了周雅生当代大儒的美誉,故意隐去的他的名字吧? 若真是如此,他这个历史旁观者,不得不为之扼腕。 世人皆以为周雅生从容不迫、大度扬德,可不知此人年少时也是坎坷多折,若无人开其心窍,引其思想方向,他又怎么能坦然面对跌宕的人生呢? 孙乾瞬间怀疑,自己这样照顾周雅生,是不是错误的? 玉不磨不成器,若周雅生波折不够,一代大儒岂不是湮灭在他手中? 孙乾心中复杂不已,沉思片刻继续看了下去。 第(3/3)页